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
2012年6月2日-3日,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在密云三八八基地召开学科发展研讨会。北京大学高文院士,清华信息技术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军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陈文光教授,以及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长期协作的单位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刘成林研究员等嘉宾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小燕教授主持。
当前,围绕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从国家、学校到院系、个人都在展开积极的思考与讨论。如何凝练、突出及整合重点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开展前沿的学术研究,并形成高效有力的团队,为国家发展重大需求贡献力量,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实验室、每个团队、课题组及个人该如何找准方向、如何定位?带着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共27位在职教师积极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李军在开幕式上致辞,希望重点实验室在发展中既要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又要促进技术发展,积极与产业界结合,灵活机制、坚定方向,争取在学科发展上走到前列。实验室的张钹院士和北京大学高文院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张钹院士在他的《信息处理的新挑战》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传统信息处理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将语义结构分析与概率统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并就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研究,合理组织相关队伍提出了期望。高文院士做了题为《关于视频处理研究方向之思考》的报告,提出了视频信息处理的三个挑战性问题:视频编码,视频检索如何进入主流,3D视频如何成为流行;并就高效视频编码、移动视觉搜索、以及2D与3D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研讨会上,邓志东、朱纪洪、孙富春、孙茂松、马少平、朱小燕教授先后介绍了相关团队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徐华、朱军、胡晓林等青年教师也先后介绍了研究工作进展,以促进实验室教师内部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在研讨会的自由讨论环节中,大家各抒己见,积极交流了各自的思路和想法,展开了充分的沟通与讨论。讨论中大家达成共识,要继承实验室的传统,继续坚持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以世界前沿水平为目标努力;并发挥实验室的队伍优势,构建平台,服务国家安全需求,做大项目完成大系统;同时青年教师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在团队中找准定位,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坚持精神,做出有特色有创新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或系统应用平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