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ailab-root
­

About ailab-root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ailab-root has created 35 blog entries.

第二届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圆满结束

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于2013年5月18-1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罗姆楼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学校的近20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的孙茂松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一起担任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席,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的刘洋副教授担任总教练。在本次活动中,他们分别做了题为《语言信息处理与互联网智能》和《计算机如何处理语言》的主题报告,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十二类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之一,源于上世纪中期由前苏联等东欧国家发起的国家语言学竞赛。2003年,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组委会正式成立,并于当年在保加利亚举行了首届大赛。从此该项赛事每年在不同国家中轮流举行,参赛队伍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届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将从获一等奖的选手中选出参加今年7月于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国队队员。

By |八月 20th, 2013|科研动态|0 Comments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获得国际标准评测结果第一名

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信息检索课题组的全英文硕士项目学生Aymeric Damien(法国学生,导师:张敏副教授)在参加国际准评测NTCIR-10 INTENT-2项目的英文意图挖掘(English subtopic mining)任务中,取得了评测结果第一名的好成绩。信息检索课题组的博士生薛宇飞、陈飞(导师:马少平教授)等也在NTCIR-10 INTENT-2项目的中文意图挖掘(Chinese subtopic mining)和中文文档检索(Chinese Document Retrieval)任务中取得了评测结果第一名。

NTCIR是由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支持的国际性信息检索评估活动,在信息检索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国际影响力。INTENT-2项目是NTCIR-10的核心检索项目之一,旨在分析、挖掘用户在信息搜索中的多样性意图并提供相应的多样性检索结果,该项目包括英文查询意图挖掘、中文查询意图挖掘和中文文档检索三个任务。本次INTENT-2项目共有来自法国、韩国、中国、日本的11个研究队伍参加了评测并提交了34组结果。本次评测总结会议将于2013年6月在日本东京召开。

此外,Aymeric Damien还参加了2013年6月2日在南京参加清华大学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联合组织的“互联网搜索技术研讨会”,并做大会特邀报告。

By |八月 20th, 2013|科研动态|0 Comments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3年度学科研讨会

2013年5月18日,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房山云泽山庄召开了2013年度全体教师学科研讨会。会议由朱小燕教授和孙富春教授主持。实验室教师和博士后共26人参加了会议。在研讨会上,实验室主任朱小燕教授首先介绍了实验室总体情况回顾以及下半年的工作安排,特别是对未来将要开展的实验室评估进行动员和部署,同时向全体教师报告了实验室统一组织的“舆情分析与挖掘平台”的工作进展。张钹院士介绍了信息学院关于下一代媒体中心的酝酿与组织情况,并做了最新学科发展学术报告。之后实验室各课题组的教师们先后就理论研究、智能信息处理以及智能控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了工作进展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场上大家的工作报告成果显著,讨论气氛热烈,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着重学科方向的研讨,自2012年起已经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的研讨会和一次青年教师研讨会。这些研讨的进行对实验室全体教师明确目标、确定方向、找准定位、集合力量做大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By |八月 20th, 2013|新闻热点|0 Comments

实验室多篇论文被IJCAI、SIGIR、ICML、ACL、AAAI等高水平会议录用为长文

近日,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迎来了一个丰硕的成果收获期,实验室共有10篇论文被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IJCAI(2篇)、SIGIR(3篇)、ICML(2篇)、ACL(2篇)、AAAI(1篇)等录用为长文。分别是:

博士生秦利静的论文“Promoting Diversity in Recommendation by Entropy Regularizer”(作者:秦利静,朱小燕)被IJCAI’2013录用为长文。本文研究如何使推荐系统的结果既与用户的兴趣相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多样化。论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衡量多样性,二是如何设计高效的算法。论文提出在目标函数中引入熵正则化因子,在理论上论证该正则化因子可以自然地衡量一个对象集合的特征矩阵的多样性,并设计了有精确理论上界的近似算法。在通用电影推荐数据集上的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领先于最先进的推荐技术。

实验室博士后陈宁的论文“Generalized Relational Topic Models with Data Augmentation”(作者:陈宁,朱军,夏飞,张钹)被IJCAI’2013录用为长文(口头报告)。本文提出广义关系隐话题模型及其精确高效推理算法,解决已有方法在建模复杂稀疏关系网络时存在的模型表达能力不强、近似计算精度不高等难题,通过数据增广技术提出精确推理算法,显著提高在多个真实社交网络中的链接预测性能。
IJCAI’2013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今年共投稿1473篇,其中包括正文和海报张贴在内共413篇(28%)被录用。会议将于2013年8月在北京召开。
博士生朱星玮的论文“Topic Hierarchy Construction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Multi-source User Generated Contents”(作者:朱星玮,Zhaoyan Ming, Tat Seng Chua,朱小燕)被第36届ACM国际信息检索大会(SIGIR’2013)录取为长文。该论文为了对海量网络用户产生信息提供一个全面、准确且即时的结构化呈现。提出了使用自动生成的层次化话题结构来组织多源用户产生数据的方法与框架。论文揭示了不同数据源的特点及其作用,同时也表明所提出的话题层次化结构生成算法在性能上要显著优于现有的其他算法。

博士生王超的论文“Incorporating Vertical Results into Search Click Models”(作者:王超,刘奕群,张敏,马少平,郑美红,钱静,张阔)被第36届ACM国际信息检索大会(SIGIR’2013)录取为长文。该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大规模商业搜索引擎点击日志行为,及在清华大学心理系眼动实验平台上追踪的用户行为,将用户行为变化归结为结果吸引程度、全局置信度、首位点击和检验顺序等四个偏差。提出了新的用户点击模型VCM(Vertical-aware Click Model)来刻画上述偏差并在大规模点击日志数据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这也是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与我校心理系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硕士生张永锋的论文“Improv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hrough Bordered Block Diagonal Form Matrices”(作者:张永锋,张敏,刘奕群,马少平)被第36届ACM国际信息检索大会(SIGIR’2013)录取为长文。该工作指出了基于二分图的社区发现算法与近似或精确双边块对角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使社区发现算法与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预测算法得到自然的融合,在提高预测精度的同时,降低预测的耗时。

SIGIR’2013是人工智能和信息检索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今年共投稿366篇,其中73 篇(19.9%)被录用。会议将于2013年6月22日-26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

博士生徐旻捷的论文“Fast Max-margin Matrix Factorization with Data Augmentation”(作者:徐旻捷、朱军、张钹)被第30届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录取为长文并作口头报告。该论文通过数据增广技术提出了快速准确的最大间隔矩阵分解方法,解决了最大间隔矩阵分解运算长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论文提出非参数贝叶斯的最大间隔矩阵分解方法,可以自动确定模型复杂度(即隐含因子的个数),避免了耗时的传统模型选择。

副教授朱军的论文“Gibbs Max-margin Topic Models with Fast Sampling Algorithms”(作者:朱军、陈宁、Hugh Perkins、张钹)被第30届国际机器学习大(ICML)会录取为长文并作口头报告。该论文提出了基于吉布斯分类器的最大间隔隐话题模型,及其高效准确推理算法;为构建隐变量最大间隔学习模型提供了新思路和计算框架。
ICML是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今年共投稿1200多篇,其中283篇(<23.6%)被录用,121篇(<10.1%)被录用为口头报告。会议将在2013年6月16日-2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

副教授朱军的论文“Improved Bayesian Logistic Supervised Topic Models with Data Augmentation”(作者:朱军、郑勋、张钹)被第51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ACL)录取为长文并作口头报告。该论文在正则化贝叶斯推理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正则化因子,解决了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有监督话题模型中存在的严重不平衡问题;同时,基于数据增广理论提出了准确高效的推理算法。

副教授刘洋的论文“A Shift-Reduce Parsing Algorithm for Phrase-Based String-to-Dependency Translation”(作者:刘洋)被第51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大会(ACL)录取为长文并作口头报告。该论文提出了基于短语的依存到串翻译模型,并为该模型设计了移进归约搜索算法,有效综合了短语模型和句法模型的优点:高覆盖率、低解码复杂度、可利用句法信息,显著超过了目前的主流翻译方法。

ACL是计算语言学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会议将在2013年8月4日-9日在保加利亚召开。

博士生李鹏的论文“An Extended GHKM Algorithm for Inducing Lambda-SCFG”(作者:李鹏,刘洋,孙茂松)被第27届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AAAI)录取为长文并作口头报告。该论文基于GHKM为语义分析提出了新的Lambda演算扩展的同步上下文无关文法,能够有效关联自然语言句子和一阶谓词逻辑,通过区分最小规则和组合规则实现了多粒度规则的抽取,增加了语义分析模型的推广能力,在标准数据集GEOQUERY上取得目前最高的准确率。

AAAI’2013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今年共投稿690篇,其中包括正文和海报张贴在内共203篇(29%)被录用。会议将于2013年7月在美国召开。

By |八月 20th, 2013|科研动态|0 Comments

实验室接待无锡市党政考察团访问

2013年4月24日,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率无锡市党政考察团对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考察访问,清华大学康克军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嵇世山、清华大学科研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等陪同访问。实验室主任朱小燕就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情况向考察团进行了汇报,并重点介绍了在无锡建立的“网络信息与社会管理分室”近期研发的舆情分析原型系统。在详细了解了该分析系统的功能与技术特色后,黄莉新表示,相关应用系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希望能够在无锡市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一步推广与完善。她还就应用系统结合无锡市正在建设的超级计算平台提升性能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信息与社会管理分室”是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的学术研究单位,依托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面向社会管理方面的重大需求就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产业化开展密切合作。

By |八月 20th, 2013|新闻热点|0 Comments

清华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日前,清华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由清华大学副校长陈旭教授及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科研)Attila Brungs教授共同担任,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应明生教授和朱小燕教授分别担任中心的主任和常务副主任。双方相关领域的数十位教师与科研人员将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与中心的科研工作。在前期良好合作沟通的基础上,该中心将在未来5年内,围绕量子计算、量子程序设计的理论、人工智能等方向进行合作研究,开展师资、研究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共享双方的研究成果。

2013年3月11日

By |八月 20th, 2013|新闻热点|0 Comments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国际会议ISKE & CSIP

2012年12月15日至2012年12月16日,第七届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第一届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ISKE 201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SIP 2012)在北京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此前,第一届至第六届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已经分别在上海、成都、厦门、比利时哈瑟尔特、杭州和上海成功举办。本次ISKE会议由清华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主办,悉尼科技大学Jie Lu教授和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任总主席。首届CSIP会议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清华大学张钹院士任总主席。

会议期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Jennie Si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Wei Li教授、中国台湾国立交通大学Chin-Teng Lin教授和清华大学陈国清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参会的专家学者就智能系统与理论、知识工程及管理、神经和认知科学、信息处理系统、优化学习算法、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和控制、神经计算、智能自适应系统、新方法应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By |八月 20th, 2013|科研动态|0 Comments

Adobe系统软件公司访问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2012年8月15日,来自Adobe系统软件有限公司美国系统技术实验室(Systems Technology Lab)负责人Tom Jacobs、先进技术实验室(Advanced Technology Labs, ATL)主任Shriram Revankar、资深研究顾问James G. Shanahan博士、中国研发中心项目经理周忠等一行8人访问了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朱小燕教授、孙茂松教授、马少平教授带领相关课题组的多位教师一起在FIT 1-515会议室进行了接待及讨论交流。会上Tom Jacobs和周忠先生分别介绍了Adobe ATL和中国研发中心的情况,朱小燕教授了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以及校企合作情况,各课题组也分别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会上大家还就文本分析、舆情分析、社会网络内容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双方初步达成了进一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合作交流的意向。

By |八月 20th, 2013|科研动态|0 Comments

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召开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

2012年9月22日至23日,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在香山景明园宾馆召开了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重点实验室张钹院士、实验室主任朱小燕教授、以及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孙茂松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14位青年教师(副教授及以下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

这次研讨会是根据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教授扩大会议上确定的实验室发展规划、并经过实验室核心会讨论决定组织召开的。研讨会围绕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未来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在研讨会上,每一位到会的青年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接受大家的问题和讨论,实验室的几位资深教授也分别对每个人的工作给出了点评和建议,这对大家的研究工作开展有极大的指导和帮助。此外,研讨会就“面向网络内容安全的智能信息处理”这一发展方向进行重点的专题讨论。实验室主任朱小燕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对外合作进展,提出了实验室将以此作为基础,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培养团队、面向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形成重要研发成果的一个重点项目,同时对相应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实验室的各位青年教师们分别表示将抓住机会,不怕困难,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在团队中找准位置,在实验室这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By |八月 20th, 2013|新闻热点|0 Comments

讲习教授组成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Steven Hsiao来访并授课

2012年5月19日至28日,“神经与认知计算研究联合研究中心”的讲席教授组成员Steven Hsiao教授(the Solomon Snyder department of Neuroscience and the Krieger
Mind/brain Institut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来访,并为学生讲授了《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课程。共40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综合运用实验、计算和理论建模等科学手段来解决脑研究中的复杂问题,其研究目标是在神经细胞和网络的层次上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行为和认知的神经基础,是神经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分子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桥梁,也是神经修复、脑机接口以及其它众多应用研究的基础。

By |八月 20th, 2013|科研动态|0 Comments